第一千五十四章 表面完美-《咸鱼的自救攻略》
第(2/3)页
小康胆敢东施效颦?立马被羊毛党教做人。
这就是底蕴的价值,黄团的底蕴远远高于小康,所以能够采用这种更高效的方式,小康作为新晋玩家必须脚踏实地。
如果楚垣夕傻乎乎的看黄团干的不错就抄作业,很快就会明白什么叫做“选择大于努力”。做这种决策,是ceo的价值。
其实最近楚垣夕可以给自己点赞的地方还有不少,比如说b轮融资做的坚决且及时,排除了所有阻挠,一天都不等,抛掉了所有不坚决的投资者,用最快的速度把能收的钱收了上来。
之所以要点赞,是因为最近对于创业者来说,时间不是朋友。翻译成人话就是越来越难从投资者那里忽悠到钱了。当时可能还有投资人觉得楚垣夕蠢,把融资周期拉长一点点,可能还能再收一点钱。
但到了现在可就不是这样了,现在小康的中小投资人中有些已经陷入焦虑,特别是b轮才进来的那些。不是小康干的不好,实际上就市场表现来说好于预期,小康上线的新功中惊喜一个接着一个。然而没有一个不吃钱的,账上的钱哗哗的往外撒,看得他们心惊肉跳。
这还是楚垣夕克制了撒币拉新的情况下。
以至于有些投资者在不经意间流露出了要是当时楚垣夕催的稍微慢一点,比如说用一个半月的时间走完b轮融资的流程,说不定他们就保守了。
对此,小康上下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同情。
其实楚垣夕看到这种调调反而是后怕的,他很怕拿不到其他投资者这10个亿。那10亿重要吗?说不重要的肯定是不理解楚垣夕的心情,他肯定不想进行一轮巴人集团独投的40亿融资。
但是如果当时没有当机立断,真有独投的风险,那样倒不是脸上不好看,而是对朱魑、声叔他们不好解释——另外10亿投资起到的是背书的作用,你们看,有这么多专业的投资者认可小康的估值,跟进10个亿,这数目可不少呢,换成别家也就能融这么多。
这就说明小康确实值这个价,而不是老夫上嘴皮一碰下嘴皮就确定了小康的价格。这种情况下巴人领投30亿没什么大毛病,不管钱多钱少好歹价钱是合理的。
独投,虽然楚垣夕无论从情分还是法理上都可以操作,但是不完美,小康的崛起过程不完美。
完美看似是一种精神追求,是楚垣夕在矫情,其实不然,这是为了未来没毛病。巴人和小康都不应该是一个生命只有几年的企业,至少得活个三十年,到楚垣夕退休不能出差错。然而,有多少企业,就是因为在初生期不讲究,一些看似合法、可行的操作为未来埋下了隐患,等到十几二十年后爆发?翻旧账这种事情只要当事人有一个还活着就不晚。
譬如说国朝著名的罐装饮料企业某露,作为国民品牌可谓树大根深,原本是有机会问鼎中原的。但是近年来受制于早年一份品牌使用备忘录,和汕头方打起旷日持久的品牌官司,一边是不断败诉伴随业绩下滑,一边把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告上法庭,索赔一个多亿。
然而,当初的备忘录,签署的时候可是完全合理合法而且合情的。那是上个世纪集团打包上市之后为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也为了剥离不良资产而签署的分治协议。世纪之初的时候,既避免了汕头方拖累上市公司业绩,也避免了汕头方从子公司变为独立法人企业之后衣食无着。其程度,比起楚垣夕奶杨健纲来也就是差相仿佛。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当时看似没毛病的备忘录在过了19之年后让企业和创始人对簿公堂,这种具备强大历史即视感的教训在今年发生,后来者不可能不引以为戒。
因此追求交易的完美并不是矫情,而是为了二十年后考虑。
其实现在这行市,且不说做pe/vc融资的创业者,就连那些想拿二级市场钱的企业都开始纷纷叫苦。
要知道元旦的时候,二级市场的参与者是极为兴奋的,米国那边很多交易者准备庆祝道指冲上三万点。高盛大摩之类的巨无霸在国朝的办事处大肆招聘,宣称2020应聘投行是最容易加入的一年。所有人都摩拳擦掌,准备参与大丰收。
特别是纳斯达克,因为今年是选年,有大量的初创公司赶着投胎一样准备在选前上市,因此前三个季度中的ipo市场预计会有连番的表演。像爱彼迎这种全球顶尖的超级独角兽,也推迟了ipo的步伐,原本他们2019是可以上市的,但判断2020会更好。
后来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投资者集体参观了黑天鹅养殖场,不知道从哪个角落中会突然窜出一只更肥的黑天鹅飞到他们头上拉屎。
香江交易所也没好到哪里去,ipo数量同比下滑了90%。这种情况下唯有我大a股砥柱中流,ipo是一支接着一支,羡煞米国创企。
到了现在,所有企业的融资计划几乎都被打乱了,这对初创企业来说是戴维斯双杀,不但融资变难,而且招聘时像过去一样强调激动人心的方式,股票、期权和公司的估值前景,已经很难说动人才加盟。不但投资者盯着企业的现金流,就连人才的也一样。
当然,这说的是真正的人才。此时的用工市场两极分化,如果不具备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那么能够找到工作就不错了,可以烧香还原,至于期权什么的,企业根本懒得谈。
所以无论巴人还是小康,员工基本上都有是不完的劲,因为没有变相减薪,也没有战略裁员,只是降低了招聘的力度。
这段时间比较常见的现象是许多筹划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国朝企业撤回了申请,对外的表述一般都是sec加强了对中概股信息披露、内控、公司治理方面的审查。其中有些转向香江。耐人寻味的是,为什么人家加大审查力度立刻就怂了呢?
第(2/3)页